
姓名:刘洋
性别:男
籍贯:辽宁沈阳
联系电话:43520227
E-mail:ly_99@sina.com
职称/职务:教授/院长助理
通讯地址:本溪市高新区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40信箱
办公地点:椅子一前一后都有一个木棒楼225
教育经历:
2002.09-2006.12: 沈阳药科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 理学博士
1999.09-2002.07: 湖南大学 有机化学专业 理学硕士
1995.09-1999.07: 湖南大学 化学专业 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9.12-今: 沈阳药科大学椅子一前一后都有一个木棒 教授
2014.10-2016.05: 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化学系 访问学者
2010.12-2019.12: 沈阳药科大学椅子一前一后都有一个木棒 副教授
2007.03-2010.12: 沈阳药科大学椅子一前一后都有一个木棒 讲师
兼职情况:
1.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2.辽宁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沈阳药科大学“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4.沈阳药科大学“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改造与类药性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秘书
5.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远大诺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新药研发合作实验室负责人
6. 沈阳药科大学—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抗消化性溃疡创新药物合作实验室负责人
学科/研究方向:
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具有糖基结构的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糖化学及糖基化药物的研究
科研/获奖情况:
1. 基于肿瘤微环境双重响应的“探针-抑制剂”双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编号22177079(负责人);
2.基于糖基结构的新型非膜渗透性碳酸酐酶Ⅸ选择性抑制剂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编号81473087(负责人);
3.靶向bcl-2 mRNA G-四链体的新型氨基糖核酸嵌入剂的合成与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编号81273358(负责人);
4.肽化学修饰及工业化规模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基金编号2009ZX09503-015,(子课题负责人);
5.基于糖基结构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及抗青光眼活性,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金编号20170540849(负责人);
6.新型碳酸酐酶Ⅸ选择性抑制剂的设计与生物活性,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项目,基金编号LJQ2014110(负责人);
7.天然活性甾体皂苷的合成、衍生物制备及其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辽宁省科技厅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基金编号20091081(负责人);
8.活性甾体皂苷的合成、结构改造和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辽宁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基金编号2008712(负责人);
9.2017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10.2014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
教学/指导研究生情况:
主讲本科生《药物化学》、《新药研究与开发》,指导《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和《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累计指导硕士研究生39人,已毕业27人。
发表论文/出版著作:
已发表论文76篇,其中SCI收录55篇;参编书著3部;申请中国专利17项,获得授权14项。
代表性著作:
1.《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年7月;
2.《药学专业论文撰写要求与范例》编委,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8月;
3.《药师应试题解》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
代表性论文:
1. Zuo-Peng Zhang, Ye Zhong, Zhen-Bin Han, Lin Zhou, Hua-Sheng Su, Jian Wang, Yang Liu*, Mao-Sheng Cheng*. Synthesis,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s of saccharide-modified thiadiazole sulfonamide derivativ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1, 22(11): 5482.
2. Zhuang Hou, Chuanchao Li, Yichuang Liu, Miao Zhang, Yitong Wang, Zhanfang Fan, Chun Guo, Bin Lin*, Yang Liu*.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carbohydrate-based sulfonamide derivatives as topical antiglaucoma agents through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carbonic anhydrase II. 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20, 35(1): 383–390.
3. Gaofei Wei*, Jiahong Sun, Weijing Luan, Zhuang Hou, Shuai Wang, Shanshan Cui, Maosheng Cheng*, Yang Liu*. Natural product Albiziabioside A conjugated with 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inhibitor dichloroacetate to induce apoptosis-ferroptosis-M2-TAMs polarization for combined cancer therapy.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9, 62(19): 8760–8772.
4. Qiaolin Tong, Yang Liu*, Xuezhi Gao, Zhanfang Fan, Tianfu Liu, Bo Li, Dangsheng Su, Qinghe Wang*, Maosheng Cheng*. A deoximation method for deprotection of ketones and aldhydes using a graphene-oxide-based co-catalysts system. 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 2019, 361(13): 3137–3145.
5. Hui-ning Li, Yang Liu*, Zuo-peng Zhang, Zhi-peng Wang, Jing-zheng Hao, Feng-ran Li, Zhan-fang Fan, Li-bo Zou, Mao-sheng Cheng.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 of hederacolchiside E and its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Alzheimer ag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8, 143: 376–389.